文化传播
文化推广
交流展览
叶建新| 2022 · 众妙之门——当代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
时间:2022/05/13 11:29:58 点击: 作者: 来源:逸品丹青美术院2022



《老子》有曰“道可道,非常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绘事之道,非常道。传统绘画元素中的或工或写、或虚或实、或疏或密、或浓或淡,透过不同的材质和手法,都代表着不同的地域和时代特征,准确、生动传达着作品所处时代的审美取向,也是画家自身的感悟和艺无止境追求的妙达。在新时代语境下,中国画的玄妙、形妙、神妙,可谓之众妙,是谓领悟传承之道、独辟创新之妙。

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社会实现了空前的进步和变革,当今之中国画坛风云幻变,也造就了大批优秀的画家以独特的艺术视野,精湛的笔墨语言,描绘时代精神的精妙巨作。再现了名山大川之雄伟、高士仕女之神韵、花鸟鸣翠之怡情,独树风标,卓尔不群,各得其妙。

将于2022年7月26日—30日在李可染画院图形学美术馆举办的,“众妙之门——当代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第二回展),邀约当今画坛活跃在一线的,具有代表性的100位名家,将思想之妙、创造之妙和绘画之妙融合于一体的精品力作汇聚一堂,共谱当今画坛时代风貌的华彩乐章!



冯远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名誉主席


叶建新

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景德镇陶瓷大学·博士生导师

泰国东方大学·博士生导师

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建筑环境设计产业联盟·副理事长

中华陶瓷大师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北京市旅游文化使者

北京市十位杰出艺术家

中国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书画家联谊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山水题材的水墨画是叶建新大师表达艺术的主要形式,也是他的艺术成就的主要凝缩。将融山水、绘画、思想心灵三者为一体的中国水墨画呈现于釉里红这一珍贵的陶瓷工艺之上,难度系数自然非同一般。在作品结构和水墨浓薄程度的复杂交错中,在画笔的轻重交互和谐飞舞的运作中,把世界的韵与艺术家的精神境界融合地呈现出来,可谓巧夺天工。

叶建新教授对水墨艺术的热爱不仅体现在中国画方面,他还将水墨艺术用多种艺术形式、材质上进行表达,这也是他不断创新的源动力,先后开创了水墨青花、釉里红、水墨琉璃、水墨绢瓷等艺术表现形式。

叶建新教授对釉里红的向往,缘于其复杂多变的工艺特征导致的无穷的变化和不可预知的艺术效果。如何能够更好的控制画面,展示“笔墨” 精神?这个问题的出现,让叶教授重新去思考和研究那些巧妙的釉里红瓷绘技术与装饰手法,以及施釉的厚薄、窑温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在画面整体的构图上做了减法。叶教授认为,釉里红从创作到烧制不仅需保留其无穷的变化,更应该掌握其规律,使釉里红创作和烧制成为可控的艺术行为,只有这样,才能成就一件件富有艺术家思想和灵魂的作品。

在最初创作的时候,叶教授按照熟练的釉下技法去表现,最终的效果并不理想,画面中出现闷气、笨拙的红色块,画面偏灰的画面效果。温度和料的厚薄不均都将导致釉里红成色发白、“烧飞”的现象。叶教授开始闭门研究历代釉里红烧制技法和料性特征、向经验丰富的烧窑师傅请教、仔细观摩烧制釉里红的过程后,叶教授慢慢可以很好的控制料的发色和流淌性,一些色块中还出现了浓淡的层次感。

叶建新教授又一陶瓷艺术作品代表仿绢瓷板,材料来源于景德镇周边泥土,经过师傅的手工配比,讲究颜色深浅、颗粒粗细,既不奢华,也不焦躁,烧成沉稳的哑光底色后,再进行釉上绘画。由于颗粒不是机器配比,每一批作品都各有千秋。整个瓷板呈现出像绢帛一样的表现方式。瓷板边的留白恰到好处,衬出仿绢色釉的古朴质感。

以瓷当纸,挥毫写意。其构图、线条、色彩、意境,均吸收了传统国画的画风,又烙上现代山水画的印记。在每一道工序中控制颜色和图案效果,每一幅作品都要经过漫长的制作周期。

与绢上绘画不一样的是,瓷板上作画不仅可以皴擦点染勾,还能保存釉料的流动感、可变化性,实现绢帛上达不到的效果。绢上加工,除了画笔,手、橡皮都能成为工具,技法的无穷变化,使其拥有超越普通瓷板的“不择手段”的创作方式。绢画是中国古老东方美的体现。仿绢瓷板中,有的画面,有意露出“绢”的底色。绢帛的脉络纹理与瓷的厚重韵味并存。从中透出整个东方绘画传承嬗变的魅力。


绢瓷

6C8


1、釉里红山水——藏而不露一抹红


叶建新教授对釉里红的向往,缘于其复杂多变的工艺特征导致的无穷的变化和不可预知的艺术效果。如何能够更好的控制画面,展示“笔墨”精神?这个问题的出现,让叶教授重新去思考和研究那些巧妙的釉里红瓷绘技术与装饰手法,以及施釉的厚薄、窑温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在画面整体的构图上做了减法。叶教授认为,釉里红从创作到烧制不仅需保留其无穷的变化,更应该掌握其规律,使釉里红创作和烧制成为可控的艺术行为,只有这样,才能成就一件件富有艺术家思想和灵魂的作品。


6C8


在最初创作的时候,叶教授按照熟练的釉下技法去表现,最终的效果并不理想,画面中出现闷气、笨拙的红色块,画面偏灰的画面效果。温度和料的厚薄不均都将导致釉里红成色发白、“烧飞”的现象。叶教授开始闭门研究历代釉里红烧制技法和料性特征、向经验丰富的烧窑师傅请教、仔细观摩烧制釉里红的过程后,叶教授慢慢可以很好的控制料的发色和流淌性,一些色块中还出现了浓淡的层次感。


6C8


2、绢瓷——大美呈山水,传承嬗变叙旧年


叶建新教授的仿绢瓷板,材料来源于景德镇周边泥土,经过师傅的手工配比,讲究颜色深浅、颗粒粗细,既不奢华,也不焦躁,烧成沉稳的哑光底色后,再进行釉上绘画。由于颗粒不是机器配比,每一批作品都各有千秋。整个瓷板呈现出像绢帛一样的表现方式。瓷板边的留白恰到好处,衬出仿绢色釉的古朴质感。


6C8


以瓷当纸,挥毫写意。其构图、线条、色彩、意境,均吸收了传统国画的画风,又烙上现代山水画的印记。在每一道工序中控制颜色和图案效果,每一幅作品都要经过漫长的制作周期。


6C8


与绢上绘画不一样的是,瓷板上作画不仅可以皴擦点染勾,还能保存釉料的流动感、可变化性,实现绢帛上达不到的效果。绢上加工,除了画笔,手、橡皮都能成为工具,技法的无穷变化,使其拥有超越普通瓷板的“不择手段”的创作方式。绢画是中国古老东方美的体现。仿绢瓷板中,有的画面,有意露出“绢”的底色。绢帛的脉络纹理与瓷的厚重韵味并存。从中透出整个东方绘画传承嬗变的魅力。


6C8


3、高温颜色釉瓷板画——釉蕴酌色显朴雅


高温颜色釉色彩明亮浑朴,它和瓷胎一次烧成,画面既鲜艳夺目又协调。由于窑变的不可控性,高温颜色釉的发色需要经过试验,为了熟悉釉料的配制、烧成温度与气氛、性能特征等,叶建新教授亲自动手配釉、施釉乃至选择窑位烧成。“窑变”在“泥与火”的演炼中彰显其光彩与华贵,用雅致的情愫给予它生命。


6C8


充分了解各种釉的发色效果之后,叶教授能够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更好地塑造形象。墨绿色与白色山水交融,红与蓝的层林尽染,黄褐色的古韵味渗透,洒脱不拘小节的山水与恰到好处的晕染点缀,形成普通绘画笔触无法达到的效果,赋予作品斑斓的色彩魅力。叶教授通过对高温颜色釉叠加运用,通过对“瓷上文人画”重意境、重神韵、讲品味、显文采的艺术观的继承,其作品在形神、动静、含蓄、大小、巧拙、虚实、心境、和谐、妙悟方面富于变化,成瓷后凹凸不平的立体触感增强笔墨精神的表现力。


4、水墨琉璃——水墨遇琉璃,留白不是白,画黑不是黑


水墨遇琉璃,如何言语?

水墨琉璃是一种古意新来的艺术形式,也是一种新的语体。它将抽象水墨恣意发挥到简练大气的琉璃器皿上,承载着中国传统精神的水墨画与镌刻着民族历史文化的琉璃在此刻融合,古老的琉璃被赋予风骨傲然的灵魂。



叶建新教授创作的“大写意抽象水墨琉璃”,以清新淡雅的文人山水画形式出现,打破了我们对传统琉璃“粗枝大叶”风格的认知——独创的水墨样式着重描写物象的意态神韵,追求超然世外的意境;琉璃器皿流线型的表达,与空灵的水墨遥相呼应。浓可如黑漆,淡可似轻烟,由浓到淡不同墨色交错叠加,中间层次变化万千。这是对生命真实之美的感知、对大自然运行变化法则的理解。



叶教授的水墨琉璃作品,讲含蓄之美,究弦外之音。多是以点代面的表现技法,粗细、轻重不同的墨点,组成层峦叠起、云雾缭绕的景象。黄宾虹道:“点可千变万化,如播种子,生长成果。作画也如此,故落点宜慎重。”有的以线为主要表现手法,那些长的、短的、粗的、细的、连续的、断续的……不同的线在琉璃作品中相互制约中显示魄力。点线融合,以“气”贯通,有浓有淡,自然过度。


琉璃


“珍珠玛瑙翠,琥珀琉璃光。”在阳光的折射下,水墨琉璃晶莹剔透,焕发出如梦如幻的斑斓。





釉里红


     00

:46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艺委会主任,博士生导师赵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