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公告
成果展示
平台介绍
我院院长宁钢教授受邀参加第二届“中原设计”国际学术会议主论坛
时间:2025/11/02 12:19:13 点击: 作者:郭亭亭 来源:大象新闻

10月31日上午,第二届“中原设计”国际学术会议主论坛于郑州轻工业大学(东风)校区成功举办,来自国内外设计领域及交叉学科的6位专家学者,围绕“互鉴・共生・未来”主题,结合数字时代设计学科转型、跨界融合创新、区域发展赋能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分享,为设计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提供前沿思路与实践方案。


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宁钢以“中国设计教育的思考——以陶瓷为例”为题,开启论坛主旨报告。指出设计学教育中的“看传统”绝非简单的历史复刻,而是对文化基因的深度挖掘与当代转译。宁教授结合景德镇陶瓷设计教育实践,分享了“传统工艺+现代设计”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设计教育需守住文化根脉,才能在全球化语境中形成独特的设计语言。

上海交通大学夏燕靖教授聚焦“传统手工艺的现代转型”展开论述。指出如何看待当代手工艺教育和教学的道统传承,以及造物与赏物的双关作用及手工艺教学的多元认识,从古代文化到艺术教学的多重思考,深度阐释传统工艺文化中精益求精理念的根源,呼吁重新审视传统手工艺传承的时代价值与使命担当。

清华大学贾京生教授以“互鉴与共生:须以自然为道、以人为本的生态性艺术设计”为主题,指出自然之道的设计理念是生态性、可持续性的设计,强调以人、物、自然生态共生与协调发展为目标,将人类设计有机的融入自然生态系统中。提出生态性设计是未来设计发展的核心方向。呼吁设计界应建立“生态共生”的价值共识,通过设计创新助力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

上海交通大学胡洁教授以《人工智能时代的高端装备创新设计》为题,指出设计互鉴不仅是国际间的理念交流,更是不同文化、不同领域间的智慧融合。他指出科研是为了站着学术的前沿,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提出了“未来设计需要打破艺术、科技、人文等学科的壁垒,科技x成本x场景形成多元共生的设计生态,才能更好地应对复杂的社会需求。”

北京大学专家 AndreaL.Baldini(白龙)以“面向未来世代的城市设计:涂鸦、遗产与审美参与为题,结合国内外城市更新案例,分析如何通过搭建“涂鸦艺术+遗产保护”的互动平台,激活城市闲置空间,让年轻世代参与到城市审美建设中,以创新形式传承城市遗产,实现城市空间的可持续发展与文化活力的持续迸发。

  郑州轻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魏华教授以“从生态共生到未来设计:郑州轻工业大学非遗创新体系构建与实践”为题,提出了万物生长,必有其根。非遗创新,必须建立在学术研究的深厚根基之上。我们追求的,不是无根的创新,而是汲古润今,用厚重的理论创新照亮前路。

魏华表示,未来会持续打破壁垒,构建跨学科、跨领域、跨文化的非遗创新生态。深化“非遗+智能科技”融合,构建中原非遗基因库与智能设计平台拓展非遗创新网络,打造“校地企传承人”创新共同体,让中原设计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主论坛在热烈的学术交流氛围中圆满结束,各位专家的报告从不同维度解读了“互鉴・共生・未来”的会议主题,为设计学科的理论研究、教育实践与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思路,也为参会者带来深刻的学术启发。